玄铁剑与陨石
来源: :admin   发布时间: 2014-12-31   974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玄铁剑与陨石作者:香港凤凰卫视台朱文晖博士》年少之时,作为一个武侠迷,最崇拜的高手是独孤求败,最大的梦想是把独孤先生的玄铁重剑复原。一直可惜了那由玄铁剑锻造出来,却最终互斩而断的倚天剑、屠龙刀,甚至因此怪罪郭黄二位大侠,暴殄天物!

年少之时,作为一个武侠迷,最崇拜的高手是独孤求败,最大的梦想是把独孤先生的玄铁重剑复原。一直可惜了那由玄铁剑锻造出来,却最终互斩而断的倚天剑、屠龙刀,甚至因此怪罪郭黄二位大侠,暴殄天物!

独孤先生的武学境界真是中华文化的极致表现,“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而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不滞于物,无剑胜有剑,一种让人痴迷的境界。年轻时,总是充满幻想,对于描述不多的独孤先生,这种幻想可以更无限制地发挥,相比于各部小说中的大侠、巨侠、高手、高高手,独孤先生武学超绝。除其个人“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杨过随陪伴先生的神雕苦练,即能悟出高超剑术;令狐冲得风清扬指点一二,即可成为绝世高手。神雕和风清扬,都只得独孤先生武学些许,即可协助杨过和令狐冲成为武林高手,即使二人悟性奇高,独孤先生的盖世武学也已跃然纸上。而且冷傲决绝,“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详,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剑士之对宝剑的态度,竟因其误伤义士,谓之不详而弃于深谷,这要多么深刻的正义之心。     

由于对独孤先生的崇拜,连带着对玄铁剑的命运也成为看小说的一个兴趣点。别人看倚天屠龙,或是慨叹张无忌的奇遇,或是品评各位主角的特点,我唯独看重这源于玄铁剑的刀剑去向。有意思的是,在《倚天屠龙记》的第二版中,两把刀剑都是黄蓉将杨过送给郭襄的玄铁重剑加上西方精金熔铸而成,但在第三版中,倚天剑则改为杨过的君子剑和小龙女的淑女剑所合铸。鉴于倚天剑及屠龙刀最终的命运,即,周芷若将刀剑互砍而分别断成两截后,落入张无忌手中,明教锐金旗掌旗吴劲草借用圣火令,重新铸造好屠龙刀;但对于倚天剑,则因其杀害数十名兄弟而不肯接续,最终倚天剑成了断剑两截。于是揣测,金庸先生是否也对玄铁剑情有独钟?

对于玄铁剑的迷恋,也让我对任何所见陨铁都有奇妙的感觉,那黝黑的颜色,极高的密度,神秘的磁性,似乎携带着亿万年的宇宙信息,影响着地球,启发着人类。

或许是这种痴迷让我与陨石结缘。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天上集团的林大卫董事长,他介绍给我一种更为奇特的陨铁,一种铁元素含量极高,却没有磁性的陨铁。在新疆广袤无垠的大漠之中,阳光之下,那一抹诱人的光泽,使人们能够发现这些沉睡于地表数万年的陨石——天外之物。

它不似闻名遐迩的和田玉那般温润细腻,也不像色彩缤纷的戈壁玉那样玲珑剔透,它通体黝黑,入手沉淀,像老朋友见面时的厚重友谊。是啊!它到访地球时,应该还是远古时代,与之相见,都不知它是客,抑或我们是客。它的表面有被烈火烧灼的痕迹,有在低空爆炸的不规则形状,它的一点一滴都在低调地提醒我们地球的漫长历史,以及宇宙中无垠的聚合。

寻找来自天外的信使

杜平

直到几个月之前,我对陨石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虽然也有兴趣,但没有现在这样痴迷。去年冬天,我的同事朱文晖要去新疆办事,约我同去看看,“顺便到沙漠里捡几个石头,”说将来会非常值钱。什么石头呢?他说是陨石。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在乎找什么陨石,因为那么稀有的东西,在沙漠里寻找如同在大海里捞针,谈何容易就被我碰到。我感兴趣的是新疆,因为实在很惭愧,从来没有去过。这次终有机会去开开眼界,弥补一下久积于心的遗憾,也就心满意足了。

到达乌鲁木齐的第二天早晨,我们驱车前往几百公里之外的一个小镇,与文晖的朋友林老板会合,他要亲自带我们去沙漠寻宝。从乌鲁木齐前往那个小镇需要几个小时,我平生第一次见识了茫茫的沙漠,第一次领略了新疆地域之辽阔,也终于懂得了什么才是名副其实的广袤无垠。所谓少见多怪,也许这就是。以前在照片和电视上看到这种景象,当然也会心生感叹,但此时置身其中,感受截然不同,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体验,目中所见一切是如此的新奇,以至于在脑海里催生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思绪和想法。于是,车窗之外的远近景物在急速地变换,所有的思绪都来不及停留便匆匆地一闪而过,留下的只是一连串本能的感叹。

终于到了小镇。它孤零零地躺在戈壁滩上,一条沥青马路穿越镇中央,重型卡车时不时地从身边轰隆而过。相比于南方的小镇,这里没有什么人气,虽然聚餐、旅馆、商店和加油站样样俱全,但荒芜而苍凉。就如同美国西部电影里的场景,所见人物都是开天辟地的铁打硬汉,就像胡杨林,饱经岁月沧桑,其坚韧的性格与严苛的生存环境浑然一体。这时候,笑容满面的林老板走出来热情地迎接我们,我不由自主地心生感慨:一位来自南方的实业家,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勇气才能在如此陌生的环境里长期扎根啊。

 我们赶快出发,到远方的沙漠找陨石去。林老板对这一带地形的熟悉程度,可以说是了若指掌。沙漠上无路,更无任何标志作为参照,但他却非常自信地指挥司机驾车前行。很显然,这里的一切已经刻在他的脑海里。记忆就是最好的路标。

在此之前,陨石是什么样子,我从没有亲眼见过。如今在茫茫的脑海里,即使脚底下碰巧踢到一颗陨石,也不会有特别的感觉。于是,我紧随林老板的脚步,借着他猎人般的眼睛,开始学习辨认陨石。说来很奇妙,林老板大步流星地行走,根本不像是在沙里淘金。可是,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弯下腰去,拿起一块或大或小的石头看一看,然后向我介绍陨石的各种特征,直到我也能轻易地从沙土或砂粒中发现一个为止。

在沙土和砂粒中,怎么才能辨认出究竟哪一个是陨石呢?我们先看专业的猎石者。他们都配备有整套的设备,包括地图、指南针、探测仪(如同探雷针)、磁石仪表,还要携带在沙漠中生存的各种必需品。有些专业的猎石者还配备了适合在沙漠里行走的车辆,甚至有直升机随时待命。

而我们这些业余的陨石爱好者,完全是赤手空拳地寻宝,但身上必须携带几样必需的物品。一是足够的饮用水。沙漠里很干燥,体内的水分很容易消耗。二是要带一些食物。在沙漠里不断地行走,消耗体力,必须带上足够的食品补充体力。三是要携带便携式手机电源,以便确保通讯畅通,随时与同伴或外界取得联系。

寻宝的过程,说有多么奇妙就有多么奇妙。那种感觉,无论在如何地方,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难体会到。置身于荒无人烟的环境里,地阔天圆,浩渺与寂静,心中难免会产生无望和凄凉之感。可是,这种感觉怎么也敌不过寻宝的驱动力,它会让你产生无穷的希望。在沙漠里遍寻半个小时,耐心快要耗完时,突然眼前一亮,那种惊喜骤然洋溢于全身。试想想,在平常,我们穷其一生能够经历几次惊喜?又能努力出几次成就感?但在沙漠里,耐心就是机会,惊喜可以创造,所以,脚步不能停。我们那天连续七个小时就这样在沙漠里行走,除了饥饿,感觉不到疲劳。

那次新疆之旅,收获是沉甸甸的,同时更让我开始着迷于沙漠和陨石,空闲之时便情不自禁地拿出猎物,一个一个地端详和欣赏。几个月之后,因为实在按耐不住沙漠的诱惑,我和文晖再次相约前往新疆。而我们对陨石的了解,也随之有所加深。

网上有不少关于陨石的中英文资料,但大多都是重复转帖,有些语焉不详,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走遍香港的书店,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本关于陨石的英文书。我这才知道,连科学家对陨石的了解也是有限的。如此一想,像我们这些做着“土豪梦”的业余猎石者,就可以不要脸地自称半个专家了吧。

陨石是来自天外的信使,背负着几十亿年前的故事。只可惜,我们队它知之甚少,因为凭借人类现有的知识和想象力,还无法完整地还原它漫长的过去,也不能完全明白它给地球带来了多少信息。陨石背后的故事,其实就是时间的故事。

我们都自以为很了解时间的含义,其实不然。先不说陨石,就说石灰岩吧。石灰岩的年龄大约是5500万年,它们在温暖的浅海里形成,比陡峭山峰的凸起要早出3500万年。石灰岩形成之后就立即受到不停地侵蚀,经过几十亿次暴雨的冲刷,厚厚的表层露出了光泽。凝视这些石头,我们就可以想象到它们的过去,对它们所代表的时间的含义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

相比之下,地球和其他星球,以及那些由死亡行星的灰烬所形成的陨石,它们的年龄与石灰岩相比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因为这些天体已经存在了45亿6700万年。天空中那些闪亮的流星,或者说陨石,早在地球形成之前就在太空中旅行,其旅程神秘而漫长。因此,在人类的全部历史中,这些不速之客的每次到来,都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未完待续)